
目前多數 DAO 尚處於剛起步或 idea 階段,他們需要得到關註,需要招募到初始貢獻者來形成早期社區;對於貢獻者來說,他們希望用更輕的貢獻來參與到 DAO 中,並且能獲得獎勵。
早期的 DAO 幾乎都集中在 Ethereum 生態中,比如 ConstitutionDAO、AssangeDAO、OlympusDAO。對於 DAO 而言,Ethereum 的用戶價值較高,如果能盡可能捕獲這類用戶,DAO 的社區基礎會十分堅實。但隨著市場步入熊市,主要的 DAO 逐漸衰落,貢獻者活躍度也急速下降;反觀 BNB Chain 的用戶活躍度依然保持高位,這與 BNB Chain 的 gas 低、偏好高頻、低價值行為有關,雖然尚未湧現規糢很大的 DAO,但 BNB Chain 與 Binance Labs 正在著力扶持生態建立。尤其是在年中舉辦的 BNB MVB V Program 吸引了 600 多個項目圍繞 BNB Chain 進行生態建設,篩選出 27 個入圍項目中 DAO 主題的有 4 個,AnyDAO 名列其中。

如前文所說,BNB Chain 的用戶更適合此種高頻社交貢獻的參與,或許是與用戶行為偏好的高度契合使得 AnyDAO 獲得了 Binance Labs 和 BNB Chain Team 的垂青。
市面上已經有了 Galxe、RabbitHole 這類 Learn-to-earn 的平臺幫助項目方發布任務,引導用戶參與 AMA、合約交互等 campaign,確實建立起了 Web3 組織與貢獻者交流的橋梁。但行為太重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,項目方希望以 badge 作為用戶參與的憑證,暗示用戶在『將來』可能得到某種更高價值的激勵,而非即時地進行激勵,當用戶認為未得到與行為價值相符的激勵時,對於 DAO 和平臺的粘性就會下降。AnyDAO 的差異化正是在於高頻的即時獎勵通過智能合約進行分配,保障了貢獻者的權利,從而提高了用戶粘性和活躍。
隨著 Web3 逐漸成為投資機構關註的關鍵詞,越來越多的服務於 Web3 組織的平臺和工具湧現出來,雖然 DAO/Web3 organization 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或行業標準,但這些平臺 / 工具已經在遵照各自對於 DAO 生命周期的理解進行產品 / 協議的開發。其中,比較擁擠的賽道有 1. 為 DAO 提供創建、與用戶交互的場所,2. 為 DAO 提供某種具體專業工具,比如財務工具、任務分發協作工具、溝通工具,3. 更高壁壘的是類似 Aragon、Snapshot、Genosis-Safe 這類協議級的鏈上 治理 系統。這些賽道可以被統稱為 DAO Tooling,而其中最擁擠的就是第一類。擁擠的原因或許在於其看似沒有太高技術門檻,而更多的是在於用戶體驗與後續的運營,既要開發 DAO creator,也要實現 contributor 的增長。然而實際上正是由於這種看似沒有門檻,反而更需要團隊去思考項目的定位、差異化和長期戰略,可能一個細小的功能差異就可以帶來質的改變。

聲明: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 CoinVoice 立場,且不構成投資建議,請謹慎對待,如需報道或加入交流群,請聯繫微信:VOICE-V。